Bypass
测试的时候,很多情况下我们要对外部服务发出请求。我们甚至可能需要模拟不同的场景,比如意外发生的服务器错误。在 Elixir 中要高效地实现上面的功能可得向外获取一些帮助。
在本章课程中,我们将探索 bypass 是如何快速方便地帮助我们在测试中处理这些请求
Bypass 是什么?
Bypass 被介绍为 “可快速创建取代实际 HTTP 服务器的自定义 plug,返回预先定义结果给客户端的工具”。
这是什么意思?Bypass 背后其实是一个假扮为外部服务器,监听请求并返回结果的 OTP 应用。通过返回预定义值,我们可以测试各种可能性,如正常的场景,以及意外的服务中止和错误。这都不需要向外发出任何请求。
Bypass 用法
为了更好地展示 Bypass 的功能,我们将创建一个简单的工具应用。它会 ping 一些域名并确保它们在线。我们将创建一个 supervisor 项目,和一个 GenServer,按配置的间隔检查这些域名。在测试中使用 Bypass 可以确保在不同情形下,我们的应用都能正常工作。
注意: 如果你希望获得最终的完整代码,可以到 Elixir School 的 Clinic 项目查看。
假定我们已经对创建 Mix 项目,添加依赖比较熟悉了,这里就只关注在要测试的代码上。如果你需要稍微做些回顾,请参考我们 Mix 课程的 New Projects 部分。
让我们先创建一个新的模块,它负责发送请求到那些域名上。通过使用 HTTPoison,我们新建的函数 ping/1
会接收一个 URL 并发出请求。如果请求成功,并接收到 HTTP 200 状态码,这个函数就返回 {:ok, body}
,否则返回 {:error, reason}
:
defmodule Clinic.HealthCheck do
def ping(urls) when is_list(urls), do: Enum.map(urls, &ping/1)
def ping(url) do
url
|> HTTPoison.get()
|> response()
end
defp response({:ok, %{status_code: 200, body: body}}), do: {:ok, body}
defp response({:ok, %{status_code: status_code}}), do: {:error, "HTTP Status #{status_code}"}
defp response({:error, %{reason: reason}}), do: {:error, reason}
end
你可能发现,我并_没有_使用 GenServer。好处是,隔离开 GenServer 和实际的功能(和关注点),我们能在不引入并行处理的复杂度的情况下,测试我们的代码。
实际代码已经准备好,是时候开始测试了。在使用 Bypass 以前,我们先要确保它在运行的状态。如下修改 test/test_helper.exs
就可以了:
ExUnit.start()
Application.ensure_all_started(:bypass)
既然 Bypass 已经能在跑测试用例的时候保持运行,我们马上通过 test/clinic/health_check_test.exs
来完成设置。通过在测试用例的 setup 回调中使用 Bypass.open/1
来打开连接,Bypass 就能够接收请求了:
defmodule Clinic.HealthCheckTests do
use ExUnit.Case
setup do
bypass = Bypass.open()
{:ok, bypass: bypass}
end
end
我们暂且使用 Bypass 的默认端口,但是如果有需要,我们可以提供 :port
选项给 Bypass.open/1
函数,例如 Bypass.open(port: 1337)
(下一章节我们就会这么做)。现在 Bypass 已经可以工作了,我们发起一个成功的请求看看:
defmodule Clinic.HealthCheckTests do
use ExUnit.Case
alias Clinic.HealthCheck
setup do
bypass = Bypass.open()
{:ok, bypass: bypass}
end
test "request with HTTP 200 response", %{bypass: bypass} do
Bypass.expect(bypass, fn conn ->
Plug.Conn.resp(conn, 200, "pong")
end)
assert {:ok, "pong"} = HealthCheck.ping("http://localhost:#{bypass.port}")
end
end
以上的测试应该已经足够简单,运行后应该能看到通过的信息。但是我们还是深入了解每一部分到底做了什么。第一部分是 Bypass.expect/2
函数:
Bypass.expect(bypass, fn conn ->
Plug.Conn.resp(conn, 200, "pong")
end)
Bypass.expect/2
接收两个参数:Bypass 连接和单参数的函数。这个单参数的函数可以修改连接并返回。它同时也可以检查请求是否符合我们的期望。让我们修改测试的 url,使之包含 /ping
,并且验证请求的路径和 HTTP method:
test "request with HTTP 200 response", %{bypass: bypass} do
Bypass.expect(bypass, fn conn ->
assert "GET" == conn.method
assert "/ping" == conn.request_path
Plug.Conn.resp(conn, 200, "pong")
end)
assert {:ok, "pong"} = HealthCheck.ping("http://localhost:#{bypass.port}/ping")
end
测试的最后部分我们使用了 HealthCheck.ping/1
并断言返回和期望值相同,但是为什么会引用 bypass.port
呢?Bypass 实际上监听了本地的一个端口,并拦截了所有的请求。使用 bypass.port
就是获取默认的端口值,因为使用 Bypass.open/1
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指明端口。
下一步就添加错误场景的测试用例。我们可以像前面的测试那样,做出细微的改变就行了:返回 500 作为状态码,并且断言 {:error, reason}
元组就是返回值:
test "request with HTTP 500 response", %{bypass: bypass} do
Bypass.expect(bypass, fn conn ->
Plug.Conn.resp(conn, 500, "Server Error")
end)
assert {:error, "HTTP Status 500"} = HealthCheck.ping("http://localhost:#{bypass.port}")
end
这个测试用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,继续下一个意外服务中断的场景吧。这些情况的请求是我们最担心的地方。我们不会使用 Bypass.expect/2
来模拟实现这种情况,而是依靠 Bypass.down/1
来中断连接:
test "request with unexpected outage", %{bypass: bypass} do
Bypass.down(bypass)
assert {:error, :econnrefused} = HealthCheck.ping("http://localhost:#{bypass.port}")
end
如果运行我们的新测试用例,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都通过了!既然 HealthCheck
模块已经通过了测试,我们可以继续测试基于 GenServer 的定时任务了。
多个外部域名
对于我们项目来说,我们必须保持定时任务的核心,依赖 Process.send_after/3
来触发不断重复的检查。要了解更多关于 Process
模块,请参考文档。我们的定时任务需要三个配置参数:网站列表,定时检查的间隔时间,和实现了 ping/1
函数的模块。通过传入实现的模块,我们把功能和 GenServer 解耦开,使我们更好地独立测试它们:
def init(opts) do
sites = Keyword.fetch!(opts, :sites)
interval = Keyword.fetch!(opts, :interval)
health_check = Keyword.get(opts, :health_check, HealthCheck)
Process.send_after(self(), :check, interval)
{:ok, {health_check, sites}}
end
现在我们需要定义 handle_info/2
函数接收 send_after/2
发送的 :check
消息。简单期间,我们把网站列表传给 HealthCheck.ping/1
,并且把结果通过 Logger.info
记录起来,或者用 Logger.error
记录错误。迟些我们会再改进我们代码里的日志记录功能:
def handle_info(:check, {health_check, sites}) do
sites
|> health_check.ping()
|> Enum.each(&report/1)
{:noreply, {health_check, sites}}
end
defp report({:ok, body}), do: Logger.info(body)
defp report({:error, reason}) do
reason
|> to_string()
|> Logger.error()
end
如前所述,我们把网站列表传给 HealthCheck.ping/1
,然后通过 Enum.each/2
遍历它们并应用 report/1
函数到每个网站上。有了这些函数,定时任务就完成了,我们也就可以关注在测试上面了。
我们不会在定时任务的单元测试上面花太多的时间,因为那不需要使用到 Bypass。所以,最终的测试代码是:
defmodule Clinic.SchedulerTest do
use ExUnit.Case
import ExUnit.CaptureLog
alias Clinic.Scheduler
defmodule TestCheck do
def ping(_sites), do: [{:ok, "pong"}, {:error, "HTTP Status 404"}]
end
test "health checks are run and results logged" do
opts = [health_check: TestCheck, interval: 1, sites: ["http://example.com", "http://example.org"]]
output =
capture_log(fn ->
{:ok, _pid} = GenServer.start_link(Scheduler, opts)
:timer.sleep(10)
end)
assert output =~ "pong"
assert output =~ "HTTP Status 404"
end
end
我们依赖 TestCheck
实现网站的健康测试代码,和使用 CaptureLog.capture_log/1
来断言相应的日志信息有被记录下来。
现在我们已经把 Scheduler
和 HealthCheck
准备好了,我们可以开始写集成测试来确保所有的部件都能正确运行。我们需要在一个测试用例里面使用 Bypass 来测试多个请求。
还记得之前的 bypass.port
吗?都能够我们模拟多个网站的时候,:port
选项是很好用的。所以,你可能已经猜到了,我们可以创建多个 Bypass 连接,每个使用不同的端口,相应地模拟各个独立的网站。最新的测试文件 test/clinic_test.exs
应该如下:
defmodule ClinicTest do
use ExUnit.Case
import ExUnit.CaptureLog
alias Clinic.Scheduler
test "sites are checked and results logged" do
bypass_one = Bypass.open(port: 1234)
bypass_two = Bypass.open(port: 1337)
Bypass.expect(bypass_one, fn conn ->
Plug.Conn.resp(conn, 500, "Server Error")
end)
Bypass.expect(bypass_two, fn conn ->
Plug.Conn.resp(conn, 200, "pong")
end)
opts = [interval: 1, sites: ["http://localhost:1234", "http://localhost:1337"]]
output =
capture_log(fn ->
{:ok, _pid} = GenServer.start_link(Scheduler, opts)
:timer.sleep(10)
end)
assert output =~ "[info] pong"
assert output =~ "[error] HTTP Status 500"
end
end
以上的测试应该没有太多值得惊奇的地方。与其在 setup
创建一个 Bypass 连接,我们在测试用例中创建了两个端口分别为 1234 和 1337 的连接。然后,调用 Bypass.expect/2
模拟两个不同的返回。最后,再加上 SchedulerTest
中启动计划任务和断言信息的相同的代码。
大功告成!一个持续监控一些域名,并汇报任何问题的工具就打造完成了。我们还学会如何使用 Bypass 来更好地编写测试外部服务的代码。
Caught a mistake or want to contribute to the lesson? Edit this lesson on GitHub!